欢迎来到无锡鼎元幕墙维护工程有限公司!

  15961712160               dy@wuxidingyuan.com

辽宁FC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恩芳院长演讲



刘恩芳



任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

演讲题目:《以可持续设计触动城市蝶变》


演讲内容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FC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而且很高兴在这个大会上,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可持续设计触动城市蝶变。对话建筑师的活动,至今已经成功的举办了四届。本次的论坛,围绕着城市更新的这样一个主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是很有意义的,由于我国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的城市化阶段的基本转变,城市发展也将转变为城市复兴,发展,建筑遗产保护;这个主题的选择,恰恰也是映衬了我们现在城市发展现阶段所处的一个现状,和我们目前所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接下来,我想从为什么你要做城市更新,如何介入更新的内容的层面和设计途径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三十年之后,我们的城市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环境,交通,健康以及多元的需求;另外生态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对城市空间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需要摆脱对规模扩张和土地财政的依赖,转到一个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品质与社会发展内涵的城市更新的一个模式上。


我们初步回顾一下,这张是根据我们城市中国研究中心,关于解放以来,中国城市肌理和街道风貌变迁的一个归纳的图,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一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除了在北京个别大城市,以及有一些十大建筑之外的这些城市建筑之外,大多数城市都是以解决就业,稳定社会为导向,这部分重点是居住、棚户区改造,围绕工业建设城市化的这么一个过程。到70年代,上山下乡这种意识化现象出现,城市发展也相对变得缓慢,有一些文体设施也在闪亮的建造。接下来80年代回城的安置,也是带来了一轮新的这种城市建设美化,主要集中在居住,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到了90年代,城市建设开放,房地产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那么到了2000年以后,逐渐的就是转向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增强品牌影响力,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主要内容。到了今天,则从以增强扩能为主,转向了以存量优化,增量做优阶段。


在目前这个阶段,城市规划更新的目标其实是越来越清晰,我们要更新一些“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不能形成正能量”的区域,更新一些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更要更新“不能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一些空间”。更新,我们认为包含的是:第一要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第二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我们一些场所空间的品质,也有待于提高。


在今天,我们其实可以越来越发现,城市在拥有现代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个历史的文化;在拥有传统产业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创业的产业;拥有文明环境的同时,还要拥有自然的环境;拥有交通便捷的同时,还要拥有这个人潮流动的人文活力,要形成一个点线面的交织和融合。因为城市更新会涉及很多的领域,我们今天特别选取了基于研究和设计实践,从城市设计的这个视角,特别选取了文化要素与城市+从公共资源的联通、沟通与城市+产业集成区与城市,这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另外还有两个关注点,一个是关注建筑细部,门窗金属外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另外一个我们要关注的是在所有的做设计的时候,最后指向营造城市公共生活和城市活力的关注。


下面我想从第一个,文化要素与城市的更新的角度来讲。

这是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个四行仓库的改造项目,由我们唐玉大师带着我们团队做的。大概给大家介绍一下,该项目坐落在苏州河北岸的滨水区,当时发生过四行仓库的保卫战,正是因为这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价值的发生地,这个事件成为我们这个区域的一个纪念。所以上海市决定让它改变成一个抗战的纪念展。由于这个事件,使这个仓库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做好历史保护修复的同时,其实我们将他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节点,希望他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一个发展。它位于华界和公共租界的边缘,正好处于交界点,保卫战选择在这里,也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这是一张30年代的四行仓库,你可以看到在当时的历史当中,他承担着物流仓储重要基地的作用,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从这张照片上就可以看到,当时繁华、繁忙的交织的场景,这是改造前的一些现状。这是右上角的西墙,其实已经变换的和过去的记忆没有任何体现了。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西墙是他最重要的,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远红外线的探测技术,把它过去的弹孔,进行了技术修复,当然也是经过了十几轮方案的细致的推敲,到最后确定了修复的方案,一个修复保护的方案。


那么这一组里面,和城市建筑的联系是他最重要的。西墙的前方,有一个纪念性的小广场,西墙的后面,就是纪念性的城市纪念馆。墙内,墙外的整体的设计在提升了整个文物的建筑的内外功能和空间品质的同时,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的场所。


这里可以看到建成后的室内外的一些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团队偶然拍到的,就是在今年813纪念活动之后。当时已经有很多的市民都络绎不绝的在那里排队,去参观,经常会有这种场景自发的出现。就是在这个小广场上,就是会有很多的纪念活动。实际上这种广场已经成为面向苏州河开放的一个场地,在纪念和缅怀先烈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各类的活动,文物保护为广场和建筑也赋予了城市的意义,使集体的记忆感受能够得以凸显。我们认为他成功的激活了周边的地区,也提升了城市的活力。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记忆,民族抗战,滨水老城区,还有仓库再利用这个主题,通过这种时空上的设计,使其成为了激发这个地区新的活力的一个点,这是一个例子。


另外一个例子也是我们最近刚完成的一个“1953的文创中心”的设计,这是由同济大学的城市设计团队和我们上海的城市设计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这个厂当时是1953年德国资助的,属于15计划的工程,当然到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工业城市的见证。另外,他作为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这次过程当中,我们通过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周边城市设计的如何形成一个整体”这个主题来甄别他的建筑价值,并在产业的历史传承,如何发展,包括如何保护再利用,如何能够促进周边的这些功能进行再组合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认为针对历史建筑的城市的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更新,就像中医当中的通脉活血,能够促进历史建筑从被时空尘封转为一个城市更新的空间。


接下来说一下从公共资源的联通、沟通与城市。

 这个也是一个城市更新的项目,在虹桥交通枢纽规划的最开始,就确定了核心的地块,与虹桥交通枢纽一体连接的纽带,底下空间整个连通地铁的纽带,以及核心各地块穿越各个街坊地块的步行的网络,这三个纽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城市更新的策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进行了天桥后期的设计,并承接了整个地块的后期的设计,可以说更新的思路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贯彻。这个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已经建成的吃饭的连接的场景,其实我们通过这些逐步的建造也看到,最早定下的这个立体的交通枢纽,已经很好地发挥了其连接楼宇之间,活化街坊,拓展商业,连接上下,创造美好环境的作用,在丰富了日常的工作,休闲等生活体验方面提供了一个空间上的支撑。


同样的经验,我们也用到了新外滩的整体联通方案上面。这个方案,其实在原来规划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设想,因为我们院参与了很多项目的设计,包括白玉兰广场,以及未来要开发的59,89,90号地块,都是很大的区域。这个城市连接系统,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当时建立通道的图,大家可以看到蓝色的图,这是基地周边的12号线和4号线紧密相连,也是建立了包括工程,空间的整个底下空间网络的这么一个连接到地铁的这么一个系统,就是蓝色的这个线。另外我们也梳理了地面的信息,希望建立横向的连接滨水地道,能够通过这一个步行的体系,将整个的连接到这个主要的公共的这一个景点上和橘色的圈上。第二个也是连层连廊系统,也是衔接了新外滩地块,及其北边的59,89,以及90号地块,也就是这个红色的,局部的这几大地块,在两层的连廊系统,也是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屋顶的绿化公园,就是绿色的这部分。最终我们是通过这个互通共连的策略,不仅将城市的各个地块的建筑做了一个补充同时也使整个区域获得了底下商务活动两层的公共活动系统,屋顶的花园系统,以及整个立体的资源的连通和共享,让街区更便捷,同时为活力创造条件。


第三,从产业层面,从城市文化,生态,以及行为的最优组合,如何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点这个角度去谈一下。从目前上海发展来说,产业集群的建设,尤其上海这几年,是很多的特色土地再开发利用的重要的一个途径。那么我们院最近也参加了,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到,从陆家嘴中心的对面的北外滩的建设,到杨浦区金融科技城的建设,以及到西安传媒的徐汇滨江的建设,其实都体现了这个大的地块的集群式的建筑开发的这么一个特征,而且他是引进了一些新的产业,新的科技来支撑整个区域的经济的一个发展。


这是我们院参加了整个项目,一个是后世博B片区,另外一个是北外滩的航运中心,另外一个徐汇传媒的传媒港,另外一个就是刚刚说的虹桥商务区有几个地块。世博的B片区,是在2012年上海世博会创造一个强大的品牌,成为上海城市中心的一个点后,后世博也是上海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世博后续开发的第一个片区,这里面,包括我们规划局的主审部门,在这个区域里面,都提出一些很新的观点,比如说希望为了街区延续,提出了小街坊,高密度一些新的规划上面的要求,其实也是希望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能够在贯穿这些新的思想的同时,能够更强调这个区域整个层面的协调,互补和对接,为上海的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如何克服世博会大尺度空间其实是个难题,需要有一个公共空间的改善,使后世博园区的建设,能够成为我们上海真正的一个发展的新的空间点,一个经济的新的增长集。


其实在世博会当中,也有一句专属的名言---一切属于世博会,人类现在创造的好多重大的发明,都是从世博会启动的。在后世博的建筑当中,我们也是把创新作为它的发展点,在这里,我们通过城市设计的有效的整合,以及可控的设计阶段,在开发设计和管理模式方面都进行了探讨.比如说集群建筑一体化的开发和管理模式,其实这个开发管理模式,对整个城市更新过程,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很多的资源都可以在整合一体的情况下进行最优的配置;再比如说集群建筑一体化的这个设置,因为集群的建筑一体化的开发管理肯定需要一个总控的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不同于以往的主体设计策划,他其实需要很多前面的做法和指导,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专门引进了总控的设计阶段;另外一个,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还需要探索整合一体的设计审批的程序,以及可修复的模式,这需要政府、设计院、开发商等的共同努力,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在下一步的深化设计当中,更优化我们的上游的可修复的审批的这么一个模式,并在这个下面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


这个是徐汇滨江的一个商业区,在城市设计阶段,是我们跟日建一道合作设计的,后来这里头涉及计了很多设计公司,包括中间的T字型的舞台,包括我们的TPF,很多设计院和设计机构,都参与到这里面。


这个是我们另外在成都做的一个项目,我们希望从生态相融的地方来触动我们城市的蝶变。在新的这个规划当中,我们希望通过新的一种规划理念,将他原来的绿色的左下角的这个我们称之为绿手指的这个区域进行规划和保护并,能够在结合整个原来的它的地貌和它的生态环境方面做一个创新。



接下来第四个方面,就想和今天的主题,从关注建设细部与城市的可持续这个方向做介绍。我们认为城市很多的细部,包括我们的门窗,包括我们幕墙维护,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利用这种必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很多的服务,形成更节能,更环保的手段。


这是我院在黑龙江的一个植物园的项目,这个在当时也是利用全覆盖的,从设计到施工,通过技术的支撑的手段实现了空间结构和玻璃幕墙,包括他这个充气膜的一个完整的体现。


这是我们团队做的科技馆的项目,他也是用了全新的科技理念,包括从球体的展示的这个空间的一些外墙进行一些处理,能够让他进行到我们设计最初的一个是理念,能够将施工过程当中,操作运作到优化和最大化。现在有很多过去需要比较多的模块来实现的,已经简化的这种更优化的这么一种创造了,这么一个价值,其实他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幕墙的设计案例,更多的是如何实现我们建筑原创,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够确保其高效完成的这么一个案例。


这个里面,其实也做到了一个BIM幕的手段,全覆盖到我们的建筑过程,包括施工过程。那么我们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也是用了BIM数字化的设计,进行了全设计的覆盖,来形成包括我们的火电厂发热,包括雨水回收的系统,包括光伏系统,都在这个项目当中,做了一个充分的一个利用,因为都是结合他周边特有的一个特色。


那么其实我们现在就是很简单的三个策略,一个是从文化要素与城市活化的活力点,还是从公共资源的这个互通相连,或者是从产业聚集与城市经济文化生态及行为的最优综合,我觉得最后都是指向城市的公共生活的场景的连接,让我们城市公共生活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接入点。


这是我们在英国剑桥当时是五月份的时候做的一些活动。我觉得世界活动在城市生活的关联中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因为在剑桥的三件事里面,他每年都连续的去做传统的历史,大家都要遵守这种事件,这种活动,带给大家的活力。他都在这个城市当中,包括日常生活当中,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场所。


再有一个就是足球赛事,很多的赛事,包括足球赛事,在我们营造城市生活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建筑师在做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很多的这种城市的生活场景,以便在城市当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那么这个呢,是我们和台湾的设计,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这就是在设计之初,当时的姚先生就和开发商一道策划,这个建筑未来就是想和纽约的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齐名的这么一个重要的场所,所以当时也是请了赖声川教授,编剧剧作家,他的首映就是他的《一梦之梦》。所以我想说,在我们做设计之初,就要把生活的场景和公共空间如何实现,达成了非常好的,从前期的概念上做好定位。


这是我们团队做的一个文化中心,在新余,其实当时也是结合当地的这个地貌,山水城市的地貌,营造一种大地的空间,包括我们斜坡式的这种屋顶发源,都是希望形成一个建筑的广场,地下,和半地下,都是希望能够为这个城市建一个建筑的时候,能够形成一个城市公共交流的这么一个空间。


我觉得我们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创造一种空间,要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这样的话城市才有活力。当然我们可能可以设计创造一些场景,但这只是可能运作的一种模式,或者是活动我们还是控制不了。我觉得我们建筑应该在下一步城市更新当中,更多介入到整个促进城市活力的过程当中,并做一些工作。我想城市更新的过程,在设计空间的同时,需要讲好这一段设计的故事,还要让这个场所存在,能够让我们的城市,能够找到此时此刻我们存在的理由,让我们大家都能够找到我们回家的路,我今天的讲话到这里,谢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辽宁我国将制定高低温性能测定幕墙玻璃方法等国家标准